為何要讀經? -- 讀經的好處

-四階段的人生教育-

第一階段 幼兒養性 優美人格的奠定

第二階段 童蒙養正 聖賢智慧的陶冶

第三階段 少年養志 理想抱負的鼓舞

第四階段 成年養德 真實生命的開展

聖賢經典可開發全腦運作 ─ 兒童經典教育是兒童潛能開發的古法新用最佳方法。

人一出生大腦就有140億個腦細胞,就像空的資料庫,您是否已計劃好爲您寶貝的大腦擺上最有價值與最有智慧的東西了嗎?

右腦擁有比左腦多了一百萬倍的記憶容量,您知道左右腦功能與開發的黃金時期嗎?

因提倡「左右腦功能分擔說」而在1981年獲得諾貝爾獎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神經生理學家羅傑‧史培理博士(Dr. Roger Sperry, 1913-1994)分析:

左腦記憶容量如果像小房子,右腦記憶容量就像東京巨蛋球場;

左腦是馬上記得、隨即忘掉,右腦則長久保存、歷久彌新;

左腦司語言、邏輯、數字、順序、文字、判斷、分析、推演,右腦則司語言能力、企劃能力、創作力、會話能力、直覺力、計算力、說服力、吸收力、預感力、洞察力、集中力。

記憶力與理解力隨年齡的發展

 

明朝陸桴亭云:「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歲後,知 識既開,物慾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歲前,使之熟讀。」

胡適之自述:「四歲時便讀父親所做的詩。 五、六歲上私塾還是讀古文。大概在十一歲時,我已經能夠自己看古文了。我看「綱鑑易知錄,又看「御批通鑑輯 覽」,並點讀「資治通鑑」。這便是我研究中國歷史的第一步。」

何謂「讀經」?「經」,是「織布的直線」,引申為天經地義的常理常道。「經書」,便是涵蘊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如中國的四書五經、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聖經等,都是給人安身立命的典冊。「讀經」,就是「讀最有價值的書」。舉凡經、史、子、集皆可。

「讀」,是「熟讀」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讀一些有高度價值的書,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較輕便的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較迅速的啟迪自己的理性。而後對屬於應用性、專業性的學問,就可以事半功倍的吸收,並且眼界遠大,胸襟開闊,可以對人生的各項活動,作一較為全面性、合理性的規劃與安排。這就是古人所說的「見識」,亦即現今所謂的「文化教養」。

兒童的經典教育總括地說,只有兩個重點,即是:從教材說,自小就讓他接觸「最有價值的書」,「永恒之書」,只要有價值,不管艱深不艱深。從教法說,就是要他多唸多反覆乃至於會背誦!只要能背,不管懂不懂。

讀經的好處

(一)建全的人格養成,變化氣質。

(二)語文能力的培養;提昇識字率、閱讀能力、閱讀速度、寫作能力、演說能力。

(三)良好的記憶力訓練。

(四)專注能力提升、情緒穩定、EQ高。

實例: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讓孩子與聖賢對話,教出3位高材生(2008-11-27 非凡新聞記者張惠清)。

五歲過動兒皓皓,有學習障礙的圓圓每星期天去兒童讀經班,天天朗誦三字經、易經、道德經、四書、莊子 、唐詩三百首、莎士比亞優美的文章。兩、三個月下來,皓皓不再過動,圓圓開始願意跟著家人講話,還每天吵著要去上學!目前就讀哈佛、麻省理工學院。在美國,老師稱讚我們家小朋友英文語文法特別好,寫出來的文章特別有結構, …

全球約有一千萬名兒童接受過讀經的啟蒙,楊定一1999年起先後在美國,台灣推動特殊兒童讀經班,更進一步幫助了不少腦性麻痺病童、遲緩兒以及過動兒等。楊定一說讀經是治療的一環,訓練開口講話的勇氣,講話清楚,改變呼吸快慢,調整體質。一天15分鐘到一小時的朗誦,就能改變特殊小孩的學習能力。

楊元寧說:「小時候讀古文只是好玩,長大後發現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的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尤其是進入大學後,還會把從小所讀、所吸收的東西,與自己的思想結合。朗誦可直接與古人對話。」

楊定一說:「經典的意義會隨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前進,」他在美國針對兒童腦波變化做研究,當小朋友朗誦古文時,腦波的狀態與靜坐一樣,代表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研究也發現,讀經的孩子比一般兒童記憶力更強,且讀經時腦波變化類似深度打坐時的反應,由β波轉為緩慢的α波,身心也變得寧靜安詳,注意力也更為集中。

聖人留下的辭句,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效用,等於對小朋友的人生做了正面價值引導,在高道德標準長期薰陶之下,長大後面對生命的逆境或誘惑,也知道如何因應。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最後我們獻上對親子讀經班的祝福:

經典之美,豐厚人生, 親子共讀,其樂無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屯兒童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