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親子溝通的8個要素 ★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愈大,便愈難與他們溝通,甚至不知應該怎樣去交談,往往說不了幾句,孩子就表現得一臉不耐煩,或別過臉去,或返回自己的房間。這顯示了親子之間尚未能建立起積極正向的情感反應。

家長對孩子說話時,應該有正向的目的,例如提供知識訊息、解決疑難、說故事、分享情感、表達自己的意見等。家長如果能表現友善,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沉默”也是有效的溝通,可以避免語言衝突的傷害,更能令你冷靜下來,重新從客觀的角度去思考,這對維持親子間的良好關系有一定的幫助。

怎樣對孩子傳達友善的訊息,以達到溝通的效果呢?下面是優秀家長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的8個要素:

(1)接納孩子

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家長都是愛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也許家長並不接納他的行為,但依然關愛他。有時只要簡單的一句話“:很好!” “真是我的好孩子!” 或 “我也這樣想!” 就能使孩子覺得受到家長的認同;有時不說一句話,利用身體語言如微笑、擁抱、點頭等,讓他知道你是多麼疼惜他,不只是當他表現良好時。

(2)表達感情

有些家長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才表達親暱的行為,當孩子漸長便改以冷淡的態度,甚至拒絕孩子的 “癡纏”。然而溫暖的身體接觸可令孩子切身體會到家長的關懷;此外,也別忘了接納孩子對你表達的愛意。

(3)注意語氣與態度

尖銳高昂的聲音帶有威嚇的效果,家長應該避免。盡可能經常微笑,以歡愉、平和的聲音,顯示出友善、冷靜的態度。

(4)多說 “我”,少說 “你”

不要說 “放學後,你應該立即回家”,而應該說 “放學後你不立即回家,我會很擔心”。

(5)不要做價值判斷

即使孩子不同意你的看法,也要認同孩子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權利;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以支持自己的想法,並且坦誠地分析雙方的意見。家長不壓制子女的思想,尊重他們的感覺,自然贏得孩子對你的敬重。

(6)以積極的態度分享孩子的感受

無論孩子是向你訴苦還是報喜,你都最好能夠暫停手邊的工作,坐下來細聽。如果你只能邊工作邊聆聽,也應向他表明你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接收不到回應,日後也就懶於與你分享心事。

(7)了解孩子說的話

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善,常未能以適當的語句表達心中意見。他生病時對你說 “:媽媽,我最憎恨醫生!” 乍聽之下,令你驚訝,但只要你試著了解:“哦,他做了什麼事惹你憎恨啊?” 孩子答道 “: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那些很苦的藥水。” “哦,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

(8)幫助孩子了解自己

有時,孩子並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家長能夠表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更深刻的認識。當他對你說 “:媽媽,爺爺買了一個絨毛小狗給表妹,我也要買一只玩具貓。” 媽媽可以將他的感受反映給他聽 “:哦,你是有些妒意了,感到很不公平,但你要知道這是表妹的生日禮物啊,上月你的生日時,爺爺不是也送了你一個洋娃娃嗎?” 幫助孩子了解了自己,他也容易釋然了。

有了良好的溝通能力,不但可以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更可幫助孩子成長。

在現代社會,家長和子女之間是平等的關係,子女說得對,家長就沒有理由拒絕。況且,做家長的必須明白,雖然我們的年齡比子女大,經歷比子女多,經驗比子女豐富,但真理不見得都在自己手裡,有時也在子女一邊。在真理面前應當人人平等,誰說得對,有道理,就應當按照誰的意見去做。

願天下家長記住:孩子渴求平等,渴求與家長心靈溝通,請不要對他們說 “這裡不是你發表言論的地方”。

文章: 家有寶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屯兒童讀經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